石家庄263个“办证难”项目整治:三年攻坚如何让民生服务“轻装上阵”?
在石家庄,“办证难”曾是不少市民口中的“老大难”——办个营业执照要跑3个部门、提交5份材料,甚至同一个证明在不同窗口反复要;孩子上学需要的居住证明,要盖3个社区和街道的章,耗时一周还未必能办好。2025年3月,石家庄市纪委监委联合政务服务管理局发布的《2024年度民生问题整改报告》显示,全市共梳理出26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办证难”项目,涵盖不动产登记、社保转移、企业开办等高频服务领域。这些项目的整治,不仅是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民生服务的关键一步,更折射出一座城市从“解决问题”到“服务升级”的治理理念转变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“办证难”的痛点:263个项目背后的民生堵点
“263个项目不是抽象的数字,而是263种具体的‘办事堵点’。”石家庄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磊在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解释,这些项目中,38%涉及“材料冗余”——比如办理不动产权证,需提交身份证、户口本、婚姻证明、房屋买卖合同等7类材料,其中4项证明可通过系统自动核验;29%存在“流程割裂”,比如企业注销时,市场监管、税务、海关等部门需依次办理,平均耗时7天;还有33%是“系统壁垒”,公安、社保、公积金等部门数据不互通,导致群众“多头跑、重复填”。
家住长安区的张女士对此深有体会。她2025年1月办理新生儿医保时,先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社保局、银行跑了4趟,提交的材料被退回3次,理由分别是“照片不符合要求”“缺少户籍证明”“银行系统维护暂停服务”。“当时真觉得‘办证’比‘考大学’还难。”张女士的经历,正是263个“办证难”项目中最典型的缩影——流程繁琐、材料重复、部门协同不足,让民生服务成了“拦路虎”。
三年攻坚:从“纸上整治”到“落地见效”的关键一步
2025年1月,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“263个‘办证难’项目整改”列为“民生工程”头号任务,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组,提出“2025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整改,群众满意度达90%以上”的目标。为了让整治“不走过场”,工作组采取了“靶向治疗”策略:针对“材料冗余”,推行“告知承诺制”,取消重复证明材料132项,群众可“先办后补”;针对“流程割裂”,实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”,将原本需多部门流转的事项压缩至1-2个窗口;针对“系统壁垒”,2025年3月建成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接入公安、税务、社保等12个部门数据,实现“数据跑路”代替“群众跑腿”。
在具体推进中,石家庄还创新“群众监督+回头看”机制。2025年2月,工作组随机抽取10个县(区),对263个项目的整改情况进行暗访,发现某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仍存在“材料二次提交”问题后,立即约谈负责人,要求3天内整改到位,并在全市通报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4月底,263个项目中已有217个完成整改,平均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.2天缩短至0.8天,材料提交数量减少62%,群众“一次办好”率从58%提升至92%。
破解“办证难”的长效之道:从“一次性整治”到“常态服务”
“263个项目的整改只是第一步,我们更要建立长效机制,防止问题‘反弹回潮’。”石家庄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敏在2025年4月的政策解读会上强调。目前,石家庄已出台《石家庄市政务服务长效管理办法》,明确“数据共享清单”“流程优化标准”“考核问责细则”三大核心内容。在数据共享方面,2025年计划推动公安、市场监管、住建等8个部门实现“全量数据实时共享”,确保群众办事“零跑腿”;在流程优化方面,将“最多跑一次”升级为“全程网办”,263个项目中已有189个实现“100%线上办理”;在考核问责方面,将“办证服务满意度”纳入部门年度考核,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、干部任用直接挂钩,对群众不满意率超过5%的部门,负责人需公开述职。
石家庄还开通了“办证难”问题“回头看”通道,群众可通过政务服务APP“我要反馈”板块提交问题,相关部门需在24小时内响应,7个工作日内解决。2025年5月,有市民反映“社保转移仍需纸质材料”,市人社局当天即核查,发现是系统对接延迟导致,3天后完成系统修复,群众线上提交材料后,1小时内就收到转移完成通知。
问题1:石家庄263个“办证难”项目整治后,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有哪些变化?
答:从群众反馈来看,最明显变化体现在“时间成本”和“材料负担”的降低。以市民李女士为例,她2025年4月办理二手房过户时,原来需跑不动产登记中心、税务局、银行3个地方,提交身份证、户口本、婚姻证明等10份材料,现在通过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线上提交材料后,2小时内就收到审核通过的短信,全程无需出门。“告知承诺制”让不少人受益,比如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,原本需提交场所证明、健康证等8项材料,现在可先承诺后补材料,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,材料提交数量减少75%。
问题2:长效机制建设中,如何避免“办证难”问题反弹?
答:避免反弹的核心在于“制度+技术”双驱动。一方面,通过“数据共享”打破部门壁垒,比如建立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确保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实时互通,从源头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“重复提交”“材料不全”问题;另一方面,建立“群众监督+考核倒逼”机制,将“办证服务”纳入“好差评”系统,群众不满意率超过5%的部门将被约谈整改,同时将数据共享、流程优化等长效措施纳入年度绩效考核,确保各部门持续投入资源。还将定期开展“回头看”专项行动,2025年下半年计划随机抽查263个项目的整改成效,对发现的“反弹问题”严肃问责。
						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