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ZBLOG

新闻中心

石家庄严查“证件制作”灰色产业链:从源头打击伪造行为,守护城市诚信根基

频道:新闻中心 日期: 浏览:11

2025年初的石家庄,一场针对“非法证件制作”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悄然展开。

微信号:bn55166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在石家庄桥西区某写字楼内,民警当场查获伪造的一级建造师证、教师资格证等各类证件300余份,涉案金额超50万元。这是石家庄警方2025年以来破获的第12起非法制作、贩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。近年来,随着求职竞争加剧、升学压力增大,“代办证件”的灰色广告在网络平台、线下中介间悄然蔓延,而石家庄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口流入城市,成为此类犯罪的高发区域。2025年3月,石家庄市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局、网信办等多部门启动专项行动,重点打击“线上接单、线下伪造”的非法制作网络,从源头斩断“证件黑灰产”的利益链条。

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,非法制作证件的犯罪手法已从传统的“手工雕刻”升级为“技术伪造”。2025年2月,裕华区分局侦破一起跨区域团伙案,该团伙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假房产证,通过暗网接单,单本证件售价高达8000元,半年内非法获利超200万元。“过去假证多是纸质打印,如今用防伪纸张、激光雕刻、甚至AI换脸技术,连专业机构都难辨真伪。”石家庄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更隐蔽的是,部分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‘证件咨询’软广告,用谐音、错别字规避平台审查,再通过加密聊天软件转移资金,给取证带来极大难度。”

警惕!非法制作证件的“新套路”:从“线上接单”到“AI伪造”,普通人如何避坑?

“办个假的会计证,面试时能多要3000工资。”在石家庄某高校附近的中介机构,一名中介人员向记者推销“包过”的假学历证。这种“花钱买捷径”的心理,让非法证件市场有了滋生的土壤。记者调查发现,当前非法制作的证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:一是职业资格类,如建造师、教师资格证等,目标群体多为职场人;二是学历类,如假高中/大学毕业证、学位证,瞄准升学或就业人群;三是资质类,如假营业执照、特种行业许可证,流向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犯罪手法正不断升级。2025年3月,正定县警方破获一起利用AI技术伪造身份证的案件。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人脸照片和身份信息,用AI换脸技术制作“深度伪造”身份证,再通过地下工厂批量打印。“这类假证的防伪水印、芯片信息都能模仿,甚至能通过部分机器扫描验证,普通市民很难察觉。”石家庄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技术员李然解释,“犯罪成本越来越低,技术门槛越来越高,这是2025年证件犯罪的新趋势。”

普通人该如何辨别假证?警方提醒:正规证件有统一的防伪标识,如2025年新版身份证采用了“多层嵌套式防伪膜”,在紫外线下会显示特定图案;职业资格证书有唯一的电子注册号,可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;对于“加急办理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”的证件,一定要提高警惕,切勿抱有侥幸心理。

技术+监管+共治:石家庄如何构建“证件安全防护网”?

“打击证件犯罪,不能只靠‘事后破案’,更要从‘源头预防’和‘技术堵截’入手。”石家庄市副市长、公安局局长张强在专项行动部署会上强调。2025年,石家庄在全市推广“电子证照+区块链存证”系统,将营业执照、学历证书等重要证件上链,实现“一证一码、全国互认”。市民在线上办理业务时,只需通过政务平台出示电子证照,系统自动比对区块链信息,从根本上杜绝假证使用场景。

在行业监管方面,石家庄对刻章行业实施“智能备案”系统。2025年1月起,全市所有刻章店配备智能终端,客户刻制公章需提交单位证明和个人身份证,系统自动与公安人口库比对,确认真实性后生成唯一备案码。同时,对“无资质代办”“虚假承诺”的中介机构,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开展“双随机”检查,2025年一季度已吊销23家违规中介营业执照。

公众参与也成为重要一环。石家庄开通“证件安全举报平台”,市民发现可疑证件制作线索,可通过110或政务APP提交证据,警方核实后给予最高5000元奖励。“我们需要全社会形成‘拒绝假证’的共识,才能让灰色产业链无利可图。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赵阳表示,“最近有市民举报某中介机构,成功打掉一个为求职人员制作假证的团伙,这就是共治的力量。”

问题1:石家庄当前在打击非法制作证件方面有哪些创新手段?
答:主要有三大创新手段:一是“电子证照+区块链存证”,2025年推广的智能政务系统将重要证件上链,实现全国互认和不可篡改,从根本上减少假证使用空间;二是刻章行业“智能备案”,所有刻章店配备终端,自动比对身份信息,杜绝无资质刻制;三是大数据预警,通过分析网络平台“证件咨询”关键词、交易记录等数据,提前识别可疑线索,实现“主动出击”而非“被动破案”。


问题2:普通人遇到疑似假证相关的情况该如何处理?
答:若发现身边有人制作、贩卖假证,可通过“110”或石家庄政务APP的“证件安全举报平台”提交线索;若在求职、办事时收到疑似假证,可直接向相关部门(如人社局、教育局)或公安机关举报,切勿使用或传播;办理重要证件时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,对“加急、低价、包过”等承诺保持警惕,并核对证件的防伪标识和电子注册号,通过官方平台验证真伪。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